我有幸于今年5月受浙江省卫生计划委员选派,赴英国西南地区格罗斯特医院进行为期三个月的进修学习,近距离了解了英国“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体系,现将所见所感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英国NHS体制简介
NHS(National Health Service),即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承担着保障英国全民公费医疗保健的重任。NHS的服务原则是不论个人年龄、职业、居住地、收入(英国公民或持6个月以上签证的外国公民),都可获得英国国家提供的免费医疗服务(口腔18岁以下、失业、残障或怀孕等人群免费;眼科18岁以下、60岁以上、失业、残障、有糖尿病或青光眼风险等人群免费),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遵行救济贫民的选择性原则,并提倡了普遍性原则。凡有收入的英国公民都必须参加社会保险,按统一的标准缴纳保险费,按统一的标准享受有关福利,而不问收入多少,福利系统由政府统一管理实行。NHS的主要经费来源于税收,为全英国6000多万人口服务,可说是全球最大规模的公立医疗系统。
NHS体系分两大层次。第一层次是以社区为主的基层医疗服务(Primary Care),例如家庭医生(General Practitioner, 简称GP)、牙医、药房、眼科检查等。每一个英国居民都得在家居附近的一个GP诊所注册,看病首先约见GP。任何进一步的治疗都必须经由第一层次的基层医疗转介。第二层次医疗以医院为主,包括急症、专科门诊及检查、手术治疗和住院护理等。
NHS的服务分为三级:90%以上的初级基础医疗服务由全科诊所所提供;需要特殊检查或专科服务由全科医生转诊到相应的二级地区综合性医院;需要器官移植、整形、肿瘤等复杂专科治疗者再转诊到大区以上三级医院,各种急性病的诊治可直接到急诊。
如今NHS 面临的问题和矛盾也越来越突出,资金不足和效率低成为最主要的问题。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健康质量要求的提高,NHS 的医疗服务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医疗需求。而庞大的机构造成NHS内部的资源严重浪费、效率低、医护人员的医护积极性严重下降。
二、护理理念,有效沟通
目前英国护理倡导的核心价值观是6C理念: Care(照护) 、Compassion(同理心)、 Communication(沟通力)、 Courage (勇气)、Commitment (奉献精神)。在这个护理理念的指导下,对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RSVP倡导快速高效的沟通可以更好地节省时间和避免错误,主动发现病人的诉求,提出解决的方案。
2013年一名身患癌症的Kate医生根据她在生病住院期间所感受到的医患之间良好沟通的缺失,出院后其开始倡导“hello, my name is…”的活动,活动一经提出就在全英国上下得到了很大的反响,目前整个英国医疗系统都在广泛开展此项活动。
在临床的观摩过程中,可以看到每位医务人员在接待病人时都会首先进行自我介绍,看似一个很简单的举措,却是建立良好医患关系所迈出的至关重要的一步。
三、人文关怀,落到细处
在英国进修期间,感受最深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对待,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处的关系,人性化服务不是一句响亮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能从生活工作中的许多细节中体会到。例如:无论是在国会大厦、博物馆、商场、停车场等大型公共场所,还是在医院走廊、厕所,亦或是青年旅社、足球场等观光旅游场地,都能看到对于残障人士特殊设施的设置,可谓是为让活动受限或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英国民众能回归社会,成为一个完整的社会人而煞费苦心。
在医院里,人性化服务更是处处体现,对于任何在医院迷路的人员主动提供帮助,以患者为中心,将其当成一个完整的社会人进行照顾,对于其存在的医疗护理问题,家庭关系,心理问题进行MDT讨论,对于出院后的后续治疗进行追踪。
所感受到的是他们对于病人的真情实感,感受到的是他们对于每个个体所表现出的最大限度的尊重和最大程度的关爱。另外让我印象很深的是,在医院里随处可见穿着红色马甲的志愿者,而他们大多数都是白发苍苍的老人,有些甚至走路都颤颤巍巍,但是他们总是笑容满面,总是热情待人,和他们聊天后了解到退休后比起在家无所事事,他们更愿意投身于公益事业,发挥自己的绵薄之力,让自我价值得到体现。这一举措对于严重老龄化社会的英国,何尝不是给更多的老年人的幸福晚年平添许多色彩。
四、预防院感,人人有责
来到英国之前就了解到国外对于医院感染这方面非常重视,深入了解后更是佩服其这方面所做的努力。
一年四季医务人员的工作服均为短袖,因为他们做了相关的循证发现,长袖工作服的袖口极易成为传染病菌的滋生地。病房和走廊,所处可见一次性塑料围裙、医用手套、各色垃圾袋,随手可取。对于洗手和预防院感的各种宣教资料和提示标语也所处可见。医用手套分两种颜色,对普通乳胶过敏的医务人员使用非乳胶手套,手套均不含滑石粉和聚乙烯。对于擦拭不同区域的抹布也有多种不同颜色的分类。
但有一点让我很意外的是,在没有呼吸道传染疾病的情况下,医务人员几乎不戴口罩,他们认为通戴口罩只是为了保护医务人员,但会影响医患的有效沟通。院感科每个月都要对各病区进行检查,主要检查手卫生落实情况和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并将检查结果公布在病区的公共栏上。每个年资等级的护士每年都需在网上完成自学项目,其中院感内容就占了很大比重。医院同样很重视对特殊细菌感染患者的隔离,每位患者住院前都要筛查MRSA和监测C-Diff。在预防针刺伤方面,英国的各大医院在医疗器材上投入很大的成本,所有的针头都是安全性防护针头,药液的外壳用塑料替代玻璃材料,尽最大可能减少锐器的接触,降低针刺伤的发生。
五、专科护士,蓬勃发展
英国护理人员按照资格认证和专业水平分为BAND1到BAND8共8个等级,BAND1到BAND4为保洁员和HCA,无需护理专业出身,年龄不限,只需要经过专门的培训后即可上岗。
护理学院毕业的护生通过执业认证后可从BAND5即staff nurse开始做起,如果想要进一步的发展,有两条途径可供选择,一为行政路线即可通过竞聘成为护士长,二为学术路线即专科护士。
相对国内而言,英国的专科护士可谓百花齐放,每个专科领域都有数名specialist nurse或nurse practitioner。他们均需取得硕士学位,再通过专科护士的培训后上岗,专科护士设置的类型很多,如:疼痛护士,造口护士,急诊专科护士,创伤专科护士,糖尿病护士等。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都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拥有一定的处方权,他们的工作减轻了医生的工作负担,得到患者的极大认可。
六、无缝衔接,加快周转
英国作为发达国家,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随之带来的LTD(long term diseases)和养老问题都给整个医疗系统带来很大压力,尤其是在住院周转问题上。
因此医院内设置很多不同的日间病房来加快住院病人的周转,举例来说,一个外科病人需要择期手术的,可以先在Pre-assessed完善各项术前检查,按照预约手术日到达SAS(surgery admission suite)进行术前评估(尤其是过敏史、皮肤、疼痛和静脉血栓)再由专业人员送至手术室与麻醉师进行交接,术后转至麻醉复苏室观察,最后再转至日间病房或是专科病房。
有些特殊的住院病人如孤寡老人或是需要转到下级医院继续治疗的,会有IDT(integrated discharge team)介入负责病人的转归,包括召开MDT对病人的病情和转归后的治疗方案进行多学科讨论,转归前的综合评估、转归的去处和运送交通方式。
印象较深的是临床观摩期来到DWA(discharge waiting area),这里主要负责接纳病房和急诊当日等待出院的病人,以便为病房和急诊尽早腾出床位。据了解国内各大医院并未设置此类性质的区域,在我国这么大进出院人口量和看病难、住院难的现实状况面前,DWA设置值得试行。
七、团队合作,各司其职
在英国医院内随处可见各种team work的介绍,像是有pain team、ACRT(acute care respond team)、resuscitation team等。其中我跟着ACRT观摩他们一天的日常工作,这个团队主要由DCC即重症监护室的专科护士组成,他们负责随访48小时内由DCC转出至病房的病人情况,另外对于危重病人的气道管理有专业的评估、分析和决断权。病房内如有危重病人如严重的电解质紊乱等也可请ACRT团队来进行会诊并给病房的责任护士提出指导意见。
END
动身起程前往英国仿佛就在昨日,三个月的英国游学之行在课堂听课、临床观摩和图书馆自习中悄然逝去,对于英国整个护理发展有了初步的了解,深受其护理理念和人性化服务意识的熏陶。如今回程在即,任重而道远,希望尽自己的绵薄之力,继续为所在医院和患者服务。